“水木且不弃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水木且不弃”这句诗出自唐代赵冬曦的《和燕公别灉湖》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?这句诗的意思大概是说,水和木都不轻言放弃,用来表达一种坚定和不舍的情感。诗里还提到了南湖的美景,君子在那儿玩得很开心,泛舟、赏景,简直像一幅画!
不过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古人要用“水”和“木”来表达不舍呢?水,象征着柔韧而不断,木则代表生长和坚持。这两者结合起来,是不是代表着一种不离不弃的精神?
再想想,赵冬曦写这首诗的时候,可能是在和朋友分别时有感而发。是不是像我们常说的“有缘再见”?水和木都不舍弃对方,那朋友之间的感情岂不是更珍贵了?
所以,“水木且不弃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,无论是在感情还是在努力中,都要像水和木一样,坚持不懈,不轻言放弃。哪怕遇到困难,也要像水一样柔韧,像木一样坚强哦!
“水木且不弃”出自唐代赵冬曦的《和燕公别灉湖》。
“水木且不弃”全诗
《和燕公别灉湖》
唐代 赵冬曦
南湖美泉石,君子玩幽奇。
湾澳陪临泛,岩峿共践窥。
秋风赪桂竦,春景绿杨垂。
郢路委分竹,湘滨拥去麾。
枉帆怀胜赏,留景惜差池。
水木且不弃,情由良可知。
作者简介(赵冬曦)
赵冬曦,(677-750)[唐]定州鼓城(今河北晋县)人。进士。开元初,累迁中书舍人内供奉,国子祭酒。工正书,景云二年(七一一)褚庆文所撰唐胜业寺双弥勒像碑,为其所书。《唐书本传、金石录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