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诗老多情不放杯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诗老多情不放杯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诗老多情不放杯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诗老多情不放杯”出自宋代程公许的《重阳后一日陪宪节登清音亭饮见易亭即席和韵》。

“诗老多情不放杯”全诗

《重阳后一日陪宪节登清音亭饮见易亭即席和韵》

宋代 程公许

一封谏疏彻银台,感愤题诗醉墨堆。

唤醒菊边秋寂寞,烂游松下迳萦回。

参军逸韵频欹帽,诗老多情不放杯。

胜日追随容湛辈,从容归骑不须催。

《重阳后一日陪宪节登清音亭饮见易亭即席和韵》程公许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重阳后一日陪宪节登清音亭饮见易亭即席和韵》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之后,与友人共同登上清音亭,欣赏音乐、品饮美酒的情景。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重阳节过后的第二天,我陪同庆贺宪节的人一起登上清音亭,品饮酒后即兴作诗,和韵于见易亭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以诗人亲身经历为背景,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社会的关切和不满。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宪节庆贺者一同登上清音亭,品饮酒后即兴作诗的场景,表达了他对于清音亭的喜爱和对友谊的珍视。同时,诗人抒发了自己对逝去的年华和时光流转的感慨,以及他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以清新唯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,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于自然景物的赏析。诗中\"菊边秋寂寞\"、\"松下迳萦回\"等描写,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笔墨,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而寂寥的秋日景色之中。诗人的感慨和对于岁月流转的思考,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情感。

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音韵的巧妙运用,使得诗词在音韵上和意境上都具有一定的美感。例如\"参军逸韵频欹帽\"、\"诗老多情不放杯\"等句子,通过运用近音和谐的表达方式,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感。

整首诗词以庄重而含蓄的语言,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,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。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,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于人生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。